10月31日,第32届APEC峰会在韩国庆州举行。图为庆州新闻中心外观。新华社记者 姚奇岭 供图。
习近平主席日前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从高位提出“五个共同利”: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共同构建开放的区域经济环境、共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流动性、共同推动贸易数字化绿色化、共同促进包容普惠发展。习近平主席提出的重要主张富有远见、引起共鸣,有效反击逆全球化思潮,为亚太地区共同进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用行动践行承诺,用行动推动建设。面对在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逆流中,中国始终是多边主义的践行者、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持续为世界经济稳定复苏贡献中国方案。
我们要高举多边主义旗帜,维护多边贸易体制。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推动金砖国家、上合组织、世贸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平台发挥更大作用。今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首次提出全球治理倡议,呼吁各国“践行多边主义”,共同创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未来。同月,中国宣布不会寻求新的特殊贸易协定中方坚决反对当前和未来世贸组织谈判中的歧视性待遇,进一步彰显中国支持多边贸易体制的坚定立场和大国责任。 10月,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提出:“风雨越猛,越要同舟共济”。他系统地阐述了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等重要主张。这些重要主张和举措相互呼应、相互进步,彰显了中国坚持多边主义、维护国际体系和多边贸易的系统思维和坚定决心。
开放区域经济 提升环境。当前,区域经济呈现排他性、领域化等单边主义倾向。对此,中国持续推进高水平制度性开放,致力于建设平等、包容、开放的区域经济环境。具体来说,中国通过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打造了全球最大的区域自贸区,并通过原产地规则、贸易便利化等关键领域的制度创新,为地区企业营造了更加高效、透明的营商环境。同时,中国积极寻求加入全面且进步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采取切实措施推动各国法规与国际经贸高水平标准对接,为各区域协定的兼容和互联互通创造现实条件。中国正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推进产能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形成超越地缘政治边界的共同利益网络。恩达里。这种以发展为导向、以互联互通为手段、以近乎封闭的“小圈子”政策为经济基础的区域合作模式,为构建“链与链”相连而非“圈与圈”相对的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提供了现实可行的路径。
增强世界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在世界产业链供应链大规模重构的背景下,产业链供应链“脱节、脱钩”风险不断累积。中方始终强调加强政策沟通协调,倡导合作解决,致力于在高水平开放下增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性。具体来说,中国通过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提供了平台和路线。举办国际供应链推介展并发布全球供应链推介报告。与此同时,中国与东盟签署的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本更新议定书将合作范围拓展至供应链互联互通等领域。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内,中老铁路、雅万高铁、中蒙俄经济走廊等创新项目建设将拓展该地区。连接瓶颈实际上已被消除。此外,中国持续推进陆海新通道和数字港口网络建设,不断优化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协同水平,为构建开放稳定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积极贡献力量。
推动商业数字化、绿色化。随着深刻的发展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进入新阶段,数字化、绿色化日益成为全球贸易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在贸易数字化方面,中国正在大力推动数字技术和国际贸易全链条的融合创新,加快推进无纸化贸易、智慧海关和高效跨境数据流动。同时,中国积极倡导共同构建开放、全面的数字贸易规则体系,推动各国在数字身份认证、电子单证互认等领域互联互通,为中小企业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提供制度便利。在绿色贸易方面,中方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绿色贸易壁垒和单边环境监管。它提倡本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加强绿色产业合作,促进清洁能源技术交流和绿色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
推动全球包容性包容发展。中国始终忠实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中国通过深化南南合作、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设立联合国中国和平与发展基金等一系列务实举措,持续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发展问题。与此同时,中国不断优化国际贸易和发展政策全面协议。中国通过实施关税优惠、加强能力建设、促进技术转移,有效助推了内生发展顺应各国民心,为构建共同繁荣的全球发展格局作出贡献。
明年,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在中国主办的深圳举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继续高举多边主义旗帜,以开放包容破解发展难题,以协调融合凝聚合作力量,释放互利共赢势头,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经济日报记者屠宏,作者为南开大学APEC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区域研究部首席专家、天津综合国家安全观研究中心)
(
Leave a Reply